——记二次班班长刘力铭
在一般情况下新成军的团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整章建制、人员磨合等,但二次班不一样,他们去年11月成立,短短半年实际工作中的行波改造、水头试验、pss试验,三号机检修技改这些硬骨头逐一啃下,QC成果申报电力质协优秀成果,创新创效集团公司金奖,被厂里推荐乌江公司工人先锋号……这样狼性十足的团队,不由得让人想起经典电视剧《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班长更像剧中独立团的个性团长李云龙,将个人身上的气质赋予团队,能打能拼,勇于担责,敢于亮剑。
奉献不言苦奋斗无止境
如果不深入了解班长刘力铭的话,远远望去他是洪家渡三个咪西咪西的人,他是其中一个瞌睡米西的,看起来睡眼朦胧。但工作来了时你才会发现这是一只醒来的雄狮,原来平时的松懈是在争分夺秒的休息,为下一次的出发蓄力。中午一点、凌晨半夜,只要手头有工作,两眼放光炯炯有神。5月25日208开关因线路原因跳闸,他带着班员下来加班到凌晨3:30,第二天早上检修现场上一样看到他忙碌穿梭的背影。短短的半年中,自动化班在厂门口的小卖铺购买泡面已经八箱了,但这样频繁加班的日子也让身体超出了负荷。三号机检修中他就向朋友开玩笑的讲,腹部隐痛看来要去医院破财消灾了,但是检修完公用设备上的遗留缺陷还不少,班上的同志经过“5+2”“白加黑”的高强度检修要适当调整休息。班长的他肯定自己多干点,让其他同志在两次检修间隙忙中偷闲短暂休息下。这一耽误就到了上周四,一大早就如醉酒般的呕吐不止,以为不影响,坚持将早会开完,装好今天的工具包,没有走出办公室,便软软的倒下来。同事急急忙忙送到贵阳医学院,胃不愿意受着长期虐待抗议发炎了。班上的同志担心之余,也在调侃刘班长去看病,大家轻松了很多,晚上加班八点多就下班了。呵呵,吊了两天盐水,周一捡了点药,刘力铭就半血回归,下班还是等到晚上十点吧。
矢志笃行写匠心,精益求精传技艺
二次班是洪家渡最年轻的团队,班组成员平均年龄28.6岁(?),班组大部分员工在2015年以后入职,可以说90后时班组的主力军。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但技术经验的欠缺也无讳与言。刘力铭作为班组的“技术大拿”,是“较真”的代言人,是“创新”的能手,更是班组技术的带头人。他经常给大家讲,实战是最好的练兵方式,向检修要经验,向技改要水平。每一次改造都成为他的练兵场,第一台机组LCU柜改造,大家看着盘柜中的接线千头万绪找不到思路,原有的图纸也并不完整,怎么办,理线!通过两天的加班加点理线把图纸逐步完善了,虽说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的改造工作虽然仍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但拦路大山已经搬掉,后面的困难不在话下。作为机组LCU改造,每个人的笔记都有八九页,新柜子的布线严格按照7S要求,整洁有条理,竖立了检修的标杆精品工程。为了让大家多学习多成长,第二、三台机组LCU改造时,每个柜子负责人进行了调换,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两台机都超前完成机组改造工作。就是这样的班长,做给你看、带着你干,把培训设在现场,把匠心传承融入到工作中,班组年轻同志迅速成长,班组成员李飞、李谷、唐邦洪便被选拔出去代表我厂参加集团公司水电自动化技术监督、远程诊断平台的技能大赛,工作经验最长为李飞4年,短则唐邦洪满打满算才两年。小将远征,如论成绩如何,但这种一直向上的、勇于攀登技术高峰的、精益求精的团队,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狠抓执行力,落实提效率
刘力铭一直是一个高效率的人,做事不等不靠,不留过夜的事情。但当班长以后发现一个人的高效是远远不够的,二次班负责全厂的自动化、保护装置,工作任务重,有很多突发情况需要立即处理。整个班组的执行力要提高才能使整个班组如臂使指,事半功倍。他首先从班组纪律抓起,早上7:55准时从食堂出发,中午13:55出发,谁迟到自己想办法下厂房,第二天班前会上自我剖析下为什么会迟到,请假班组不得超过三人,非特殊原因需提前一周商量统筹,从小事细节抓起,班组很快实现了令行禁止。其次抓工作安排,每周工作计划,大家集思广益并结合部门的工作安排,早部署早安排,每日班前会资料头天晚上上传到班组内部管理群,使得“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大家清楚自己工作任务,并在工作任务布置后,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工器具准备等。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在执行前讲出来,大家一同讨论,但在班前会以后,工作任务一旦敲定,就以结果为导向,不打折扣的进行落实。整个团队逐渐形成了:执行前:决心第一、成败第二;执行中:照做第一、聪明第二;执行后:结果第一、解释第二的执行文化,践行了班组文化墙上言必行,行必果的庄严承诺。正是这样的强执行力的推动才有了《液压传感器在弧形闸门自动纠偏》《提高水电机组开机成功率至100%》的硕果佳绩。
风雨磨砺显本色,勇挑重担创佳绩,这就是二次班班长刘力铭,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技术懂管理,用感人的奉献精神和过硬的技能赢得厂里的、部门的、班组的同事赞誉和认可,以坚定自信的脚步追求着新时代洪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