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风采录 身边人 身边事
+  身边人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身边人
三十载水电情深——记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宝银
2014年05月26日  政工部    浏览次数:0

 他,线条硬朗、举止干练、目光坚毅。三十年的江河跋涉,练就了他坚毅的品格和不屈的个性。滚滚乌江东逝水,载走的是韶华流年,载不走的,是那些与江河一样永恒的梦想与期盼。

水电,是镌刻在杨宝银灵魂深处的不朽烙印。

 

 

走进乌江,与江河对话,是杨宝银的人生夙缘,从此,这条江流进了他的生命,成为激励他拚搏的源泉。

1984年8月的一个午后,贫瘠而闭塞的乌江支流猫跳河流域六级电站,阳光透过古树斑驳地洒落在地上,电站喂养的两条大黄狗懒洋洋的在树阴下打 盹。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伴随着飞扬的尘土,每月两次的倒班车开进了电站。最后下车的是一个提着行李的高挑青年,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 贵州省电力局的杨宝银,猫跳河六级电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从千里之外的西安古城来到穷乡僻壤的猫跳河六级电站,杨宝银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学水电嘛,当然得到水电富集的地方,而贵州丰富的水电资源正等待着像他这样怀揣梦想的青年。

仅有2台15MW机组的猫跳河六级电站,是杨宝银涉足水电的练兵场。在这里,他克服孤独、扎根现场,苦练技术,主持完成了六级电站基础自动化技 术改造工作等饱含独创之处和极具推广应用价值的大小科技创新项目21项。在这里,他钻研技术、勤学管理,工作第二年就担任了副站长,并带领职工在电站安全 生产管理上不断创出佳绩。六级电站成了山沟沟里的金凤凰,在当时的贵州电力系统倍受瞩目。

沿猫跳河六级电站下行20公里,就注入了波涛汹涌的乌江。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水电建设者们梦寐的一展身手的地方。杨宝银常常在六级电站的大坝上眺望远方,他的心如不系之舟,总是不知不觉跟着流水奔腾到乌江。

1990年底,调回贵州省电力局水电处的杨宝银开始了猫跳河流域二级半电站和乌江南源三岔河普定电站的建设管理之路,在乌江支流水电开发中挥洒智慧,积蓄力量。

1992年10月,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正式成立,3个月之后,杨宝银调入乌江公司工程部。其时,乌江东风水电站建设正如火如荼。杨宝银一头扎到鸭池河东风水电站建设工地,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乌江水电开发征程。

从乌江支流到乌江干流,杨宝银走了近十年。之后他开始行走在乌江干流水电开发曲折崎岖的道路上,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水电无限的激情,他和同 事们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实,终于走出了一条绿色、创新、和谐、可持续的水电开发道路。在他们的身后,洪家渡、索风营、乌江渡扩机、构皮滩、思林、沙沱,一 颗颗水电明珠耀然江中,相映生辉。

时至今日,早已是乌江公司副总经理的杨宝银每次到电站,都要一个人静静地凝眸乌江,如见故友,如遇知己,30年的朝夕相伴,他的生命坐标已经定格在这条江上,无法舍弃、不能分割。

 

 

求实、创新、超越,在乌江水电开发这个雄阔豪迈的战场,杨宝银的江河梦想一路奔腾,从未停歇。

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有7座电站,每一级电站都有杨宝银奋斗的身影。其中,在最具标志性的龙头电站洪家渡和装机规模最大的构皮滩电站,杨宝银均担任过统率三军的领头人。

2000年11月8月,乌江龙头电站洪家渡作为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启动工程开工建设,这是我国大型水电站建管体制改革后乌江公司全面负 责电站建设管理的开篇之战。能不能如期建成,事关乌江公司“西电东送”工程的整体形象,也事关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整体进程。启动的号角刚刚吹响,杨宝银就 被任命为洪家渡电站建设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

重任在身,杨宝银不敢有须臾的懈怠。

如何最有效地发挥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最有效推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筹资各项工作?如何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大量施工技术难题?这些问题让杨宝银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经过大量的调查思考和反复的实践探索,在乌江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杨宝银和他的团队们提出了“设计是龙头、监理是指挥、施工是主体、业 主是服务”的“四位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充分集聚了工程参建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洪家渡水电工程加快施工 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和缩短建设工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乌江水电更好更快开发树立了成功范例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水电站建设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工程,大江截流关系到整个电站工程的安全建设和工期。回忆起2001年在洪家渡奋战大江截流的情景,杨宝银依然心潮澎湃:“大江截流前的20多天时间里,我们每晚只能睡2、3个小时,许多人忍受着病痛、疲惫,但始终坚守在现场。”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洪家渡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后,必须在来年汛前完成基坑开挖并填筑到海拔1025米高程,确保大坝具备抵抗百年一遇洪水的标 准。这一要求使2001年汛后截流在时间选择上变得异常紧迫,截流越提前越顺利,留给大坝基坑开挖和填筑的时间就越多。所以,一进入9月,工程参建各方就 聚集洪家渡,等待时机实施截流。

这是一场时间与意志的较量,这是一次能力与精神的展示。杨宝银要求工程参建各方调集精良设备、精兵强将,像当年红军抢渡乌江一样实施大江截流。 他组织建监设施四方管理、技术人员在各个作业面讨论方案、制定措施,现场督战、及时现场解决问题。他们不知停歇,5加2、白加黑,终于凭着一股拚劲抢出了 时间、抢出了进度、确保了质量。2001年10月15日,洪家渡水电站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次年5月大坝如期挡水度汛。

2004年,洪家渡水电站成功实现3台200MW水电站机组“一年三投”的目标,比初设审定工期提前两年零三个月投产发电。而此时,杨宝银已经背起行囊,转战到了乌江流域装机规模最大的构皮滩水电站。

这是第几次含笑负重?杨宝银已经记不清楚了。他记得的是对这条河流的承诺,是对自己理想的执着。

在构皮滩水电站,杨宝银经历了水电人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

2008年12月3日,工程参建各方还沉浸在构皮滩电站导流洞顺利下闸的喜悦中,1#导流洞内突然发生涌水,涌水流量最大达44m3/s,经查 证,国际、国内水电工程上无相应规模及难度的岩溶涌水处理经验。如果涌水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则会给工程2009年的安全度汛带来巨大威胁和电站会推迟2至 3年发电的严重后果。

是时,杨宝银已调任乌江公司副总经理。然而,不管身居何职,千里乌江的水电战场上,他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战士。他相信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亲自坐 阵现场指挥,充分发挥业主的主导和核心作用,组织参建各方商议,邀请专家会诊,反复研究论证施工方案和措施,历经50多个昼夜的艰苦鏖战,成功破解了世界 罕见的导流洞涌水难题。

纠结了50多天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但是杨宝银内心并没有轻松,作为一名水电专家,他知道要实现6000MW国内大型水电机组“一年五投”的目标,还有许多硬仗要打。

为了督促工程进度,杨宝银常驻构皮滩电站现场办公,这一驻就是近半年的时间。构皮滩两岸从皑皑白雪到花开满枝,再到绿树成荫,工程的推进越来越 顺利。烈日如火的七月,构皮滩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这一年,构皮滩电站“一年五投”的目标如期实现,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当年水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作出 了显著贡献。人们终于在杨宝银疲惫的脸上看见了欣慰的笑容。

2004至2013年,乌江流域投产水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增加7525MW,使乌江公司装机容量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贵州省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这是成绩,更是心血。十年来,杨宝银一直在乌江上奔徙,是矢志不渝的水电情怀,给了他无尽的力量和信心,鼓舞着他在乌江流域千里纵横、不懈超越。

 

 

开发乌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杨宝银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知责担责尽责,在山水之间书写无悔人生。

乌江水电开发史上永远会记下这样的镜头:在道险路窄、曲折崎岖的深山河谷,乌江水电人披星戴月,与时间赛跑;在城市灯火阑珊、美丽绚烂的夜晚,乌江水电人坚守岗位,把光明传递;在人们合家团聚、共享天伦的节日假日,乌江水电人独守山水,孤灯作伴。

杨宝银说:“水电人必须有奉献意识、有大爱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百折不回,无怨无悔。”

在2008年初那场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中,乌江构皮滩、思林、沙沱建设工地都遭遇了全面停电、停水、停工、物资匮乏等困境。杨宝银带着公司工程 部的人员一起,冒着冻雨、雨夹雪前往各个建设工地指导抗冰抢险工作。谈起那次冰冻之旅,同行的水电处处长纪进旭至今仍心有余悸。为了赶往最远的沙沱电站, 他们早上8点从贵阳出发,一出城,道路两旁满目皆是冰凌花,路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汽车一路打滑前行。到晚上8点,眼看就要到沙沱了,汽车却又在官舟因 道路结冰坡高路险而无法前行,路边的老百姓让他们停下来休息,说天黑路滑,再往前行十分危险。杨宝银却没有答应,与同行人员一道亲自垫路、推车。晚上10 点多钟,他们终于赶到了一片漆黑的沙沱电站工地。连夜召开会议、部署抗灾工作,第二天又到参建各方去慰问。

就是这样一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气慨,使杨宝银坚信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险,只要一往无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跨不过去的障碍。经过不懈努力,各建设工地顺利度过了雪凝灾害,迅速恢复了施工,为2009年乌江水电迎来投产发电高峰奠定了基础。

杨宝银崇尚创新。他亲自主持和参与的近20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并实践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乌江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大量施工技术难题。在乌江水电 开发完成之后,他又积极推进水电厂“远程集控、少人维护”管控模式,2013年12月20日,洪家渡发电厂运行班组正式撤离电站中央控制室,电站操作控制 权转移至设在贵阳的“乌江水电站远程集控中心”,成为国内实施“远程集控、少人维护”的大型水电厂之一。预计到2015年5月,公司9座水电站将全面实现 远控管控模式。

2013年,对杨宝银的人生来说是值得浓墨重书的一年。这是他与乌江流域结缘的第三十个年头,也是乌江水电开发完美收官的一年。5月11日,乌 江水电开发的“圆梦工程”——沙沱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紧接着的5月14日、5月26日、6月13日,沙沱电站其余三台机组也相继投产发电,创下了 34天内实现百万级千瓦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的壮举,同时乌江流域水电开发比国家审定的开发规划提前12年完成,为我国水电开发树立了成功典范。

这一次,杨宝银笑得特别开心。细数乌江流域的9座电站,每一座都宛如他和所有乌江水电人一起精心呵护的孩子,就这样携手一步一步走过泥泞、走过坎坷,所有的孩子终于成长成才了,他当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而对于自己心爱的女儿,杨宝银却充满了深深的愧疚,30年江河跋涉,与山水为伴,慕然驻足,才发现身边婷婷玉立的美丽少女,竟然就是20年前用 哭声打动自己的那个小小婴儿。而这20年,陪在女儿身边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好在女儿理解父亲的选择并且感谢父亲的引领,让她也懂得去追逐梦想。

细数三十年的水电足迹,杨宝银从一名水电普通员工成长为乌江公司副总经理、成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和他的同事们 一起,为洪家渡水电站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电力优质工程奖”,索风营水电站工程荣获“詹天佑奖”、“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示范工程”,大花水水电站工程荣获“电力优质工程奖”,构皮滩、思林水电站工程荣获“黄果树”杯优质工程奖,为圆满完成乌江流域水电开发作出了卓越 贡献。

采访中,记者套问了时下流行的两个问题“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你幸福吗?”杨宝银笑而未答。其实,不用作答,答案已经写在了江河之上。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时间凝固在高峡平湖和伟岸大坝中。而能够三十年执着于一份情怀的人,一定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