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风采录 身边人 身边事
+  身边事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身边事
提到叶志国 大家都服气
2019年04月16日  杨森   浏览次数:0

在“三供一业”移交开始,小区物业管理“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主动担当,牵头实现了小区物业管理自治。当大伙儿有利益冲突,有矛盾纠纷的时候,他,认真解释、耐心劝导,一碗水端平,很多人都服气。面对大家的不理解,被人嘲笑、被人质疑的时候,他,不忘初心、一心为了居民,继续干着“自己给自己找的事”。他就是延安路街道办事处2018年度“身边好人”、助人为乐模范——叶志国。现年63岁的他,家住延安路胡家巷乌江小区家属院,1974年在乌江渡发电厂参加工作,2016年6月退休。

延安路胡家巷乌江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修建于1992年,现有住户95户,居住的当地户籍人口居多。2017年6月,乌江渡发电厂落实国务院“三供一业”,将小区物业管理进行移交分离,由于小区老旧,一时间没有物业公司肯接手,小区物业管理出现“青黄不接”。“那里还住着我们许多的职工,找不到物业管理,我们怎么能放心!必须要找人先把小区管起来”,据该厂后勤物业部负责人介绍,当时他们就想到了在单位上助人为乐的叶志国。

家人劝他退休了就该享清福,管小区物业是得罪人的事,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事。但叶志国坚持认为退休后还应该为国家和人民继续发挥余热,还应该实现自己的诸多价值。叶志国说:“我一直想着帮大伙儿做点啥,现在,我有思路了,把小区物业管理搞好,为大伙儿营造一个舒心快乐的生活环境,就是帮了大家大忙”最终,叶志国的热心战胜了家人的反对,他答应了乌江渡发电厂,开始筹备小区自治相关事宜。

众所周知,思想工作是在人的脑子里搞建设,没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干过思想工作的叶志国只能用“土办法”,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家人这一关好过,但这95户居民却让叶志国尝尽了“甜头”,尽管他苦口婆心地解释“三供一业”是国家政策,居民自治小区比请物管公司好,但一开始还是有部分居民不理解。有人说他没事找事、有人说他沽名钓誉,甚至一度有人说他想赚钱,但他没有气馁,而是把心里的委屈转化成攻下难关,无私奉献劲头。人贵在持之以恒,叶志国的耐心终于打动了居民,大伙儿决定跟着他试一试。终于,在乌江渡发电厂、延安路社区和叶志国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11月1日,延安路胡家巷乌江小区居民自治小组委员会正式成立。

现在,在叶志国的带领下,胡家巷小区的物业管理已经走上了正轨,居民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遵义部分新小区都存在居民不满意物业,拖欠物业费现象,但这个小区没有,大伙儿都心甘情愿按时缴纳物业费。一位小区居民介绍:“以前我们误会他,是因为不了解,看到他一心为了大家,把老小区管得比新小区还好,我们当然乐意”。现在,胡家巷小区已实现“垃圾有人管理、公物有人维修、矛盾有人调节、困难有人到位”,部分展板、标识标牌的装点,定期召开的各类学习和会议,让该小区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叶志国和自治委员会的同志还会隔三差五到居民家中串门,了解困难,掌握情况,尽力为大家提供帮助,物业管理甚至比新小区还有声有色。

叶志国说:“能为大家继续出力,发挥余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有意义”。一位该小区居民乐呵呵地笑道:“说到叶志国,大家都服气”。